logo
search
织文鸭 > 教案 > 网站地图>

[教案]小公鸡借耳朵小班教案

小公鸡借耳朵小班教案

相关推荐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要知道老师写好教案课件,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水平。你有没有关于教案课件撰写方面的苦恼呢?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教案]小公鸡借耳朵小班教案,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小公鸡借耳朵小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公鸡这种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2.培养孩子观察能力和绘画创作能力;

3.通过小故事,让孩子在乐趣中学会借鉴学习。

二、教学准备:

1.小公鸡的图片、玩具模型等;

2.幻灯片或电子画板;

3.彩绘纸、彩画笔等绘画材料;

4.音乐、乐器等。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小公鸡的叫声音频,并向孩子展示一张小公鸡的图片,引发孩子们对小公鸡的兴趣。

2.认知小公鸡:

教师详细介绍小公鸡的特征和习性,比如小公鸡的形状、羽毛的颜色等等。同时,教师利用幻灯片或电子画板展示不同姿势的小公鸡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动作。

3.互动体验:

教师将准备好的小公鸡玩具模型逐个分发给孩子们,并让他们仔细观察、抚摸和揣摩小公鸡的外观特点。

4.绘画创作:

教师向孩子们展示用不同颜色的小公鸡彩绘纸制作成的成品,并鼓励他们自由绘制自己心目中的小公鸡形象。教师还可以给予适当的创作指导,比如如何表现小公鸡的动作和羽毛的颜色。

5.故事讲述:

教师向孩子们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小公鸡借耳朵》,通过故事中小公鸡和其他动物互相帮助的情节,让孩子们体会到互助合作的重要性。

6.表演游戏:

教师安排孩子们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小公鸡和其他动物,让他们通过表演的形式深入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同时,教师可以准备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孩子们边跳舞边表演,增强情感体验。

7.小结:

教师引导孩子们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总结小公鸡的特征,以及互助合作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向别人提供帮助。

四、拓展延伸:

教师可以邀请孩子们参观动物园,观察真实的小公鸡,并让他们绘制观察到的小公鸡形象。此外,教师还可以以小公鸡为主题进行手工制作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动手实践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

1.观察孩子对小公鸡的认知程度,以及他们对小公鸡外形特征和羽毛颜色的描述准确程度;

2.评估孩子们在绘画创作中的表现和想象力发挥程度;

3.通过表演游戏和小结,评估孩子们对故事中互助合作的理解和积极参与程度。

六、教学反思:

小公鸡借耳朵小班教案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和活动设计,旨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绘画创作能力,同时通过故事引发孩子们对互助合作的思考。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孩子们既能够掌握关于小公鸡的知识,又能够在乐趣中学会借鉴学习。整个教案设计紧凑合理,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有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Zwy73.CoM好文推荐

小班科学植物教案系列


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部分工作,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写好教案课件。 新老师要让课堂更加有趣,就要在教案课件上下功夫,写教案课件包括哪几个部分?织文鸭编辑考虑到您的要求准备了这份实用而有用的“小班科学植物教案”,这些资料可供你参考和使用祝你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成功!

小班科学植物教案 篇1

主题:植物的生长过程

范文:

科学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的构造和功能;

2.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植物的构造和功能;

2.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1.植物的生长过程的具体环节的掌握;

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教学准备:

1.植物的实物、幻灯片、图片等教学资源;

2.种子、花盆、土壤等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15分钟)

1.教师出示一幅植物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回忆植物的特征以及我们通常在生活中见到哪些植物。

2.与学生进行一次简短的互动问答,让学生根据图片回答一些与植物相关的问题。例如:“植物是如何得到养分的?”、“植物的种子是如何形成的?”等等。

二、学习植物的构造和功能(30分钟)

1.通过讲解幻灯片或展示植物实物,教师向学生介绍植物的主要构造:根、茎、叶、花和果实,并讲解每个部分的功能。

2.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不同部分的特征,并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构造和功能进行分类。

三、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30分钟)

1.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播种、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等环节。

2.教师通过播种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亲自进行实践,让学生亲手体验到植物的生长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a.教师向学生展示种子,并讲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b.教师向学生分发种子、花盆和土壤,引导学生将种子种入土壤,并按照正确的方法给予水份和阳光。

c.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种子的发芽时间、幼苗的生长情况等。

d.教师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的生长过程,并与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四、总结归纳(15分钟)

1.教师与学生总结植物的构造和功能,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2.教师与学生讨论种子播种实验的结果,并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的生长过程。

3.教师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植物生长过程的观察报告,包括观察的过程、实验结果及思考等方面的内容。

2.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植物进行观察和实验,以丰富报告的内容。

教学反思:

1.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亲自参与植物的生长过程,加深对植物生命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通过多媒体和实物的展示,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植物的构造和功能,加深对植物的理解。

3.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加深对植物生命的认识。

小班科学植物教案 篇2

小班科学植物教案

主题:植物的生长过程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理解植物的种子是如何生长成植物的;

3. 掌握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4.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植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2. 植物的生长过程。

三、教学准备

1. 图片或模型展示不同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2. 种子和品种各异的植物的种子。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15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摆放的植物,让他们说说植物有哪些部分,并且问他们这些部分有什么作用,进而引导出“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2. 展示植物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

通过图片或模型展示不同植物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感受到植物的多样性和功能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植物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对应的。

3. 种子的生长过程(20分钟)

介绍种子的基本结构和种子的发芽过程。

- 种子的基本结构:外面有坚硬的种皮保护,里面有营养物质和胚芽;

- 种子的发芽过程:种子吸收水分,种皮裂开,胚芽从种皮中钻出来,形成幼苗。

展示不同种类的种子,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种子的不同特点。

4. 实际操作种子的发芽观察(30分钟)

准备一些豆子、小麦粒等大颗粒种子,让学生自己动手播种,然后观察和记录不同种子的发芽速度和生长情况。

5. 形成结论(15分钟)

根据实际观察和记录,引导学生总结种子发芽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并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六、板书设计

植物的生长过程

1. 结构和功能

- 根

- 茎

- 叶

- 花

- 果实

2. 种子的发芽过程

- 种皮保护

- 吸收水分

- 裂开

- 形成幼苗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了解,并且通过实际操练观察了种子的生长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同时,通过讨论和总结,加深了学生对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的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具备了保护植物的意识。

小班科学植物教案 篇3

小班科学植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植物的各种特点,并能亲自观察和体验。

2. 培养孩子们对植物的兴趣,增加对大自然的热爱。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植物的生长过程。

2. 植物的种类和分布。

3.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4. 植物的养分吸收和光合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植物的观察和体验,以及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2. 教学难点:植物的养分吸收和光合作用的教学。

四、教学准备:

1. 植物标本。

2. 放大镜和显微镜。

3. 显微镜玻片和盖玻片。

4. 水杯和土壤。

5. 放大镜观察相片。

6. 视频或图片资料。

五、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10分钟)

1.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找出家庭成员中有多少人会种植物。

2. 引导学生讨论植物的作用和重要性。

步骤二:植物的生长过程(10分钟)

1. 观察一盆正在生长的植物,让学生描述植物的变化过程。

2. 引导学生回忆植物的种子如何变成小苗,再变成大树的过程。

步骤三:植物的种类和分布(10分钟)

1. 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标本,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外观特征。

2. 通过观察不同的植物,学生能够了解到植物的分布情况。

步骤四:植物的结构和功能(20分钟)

1. 展示放大镜和显微镜,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结构。

2. 通过观察植物的叶子、茎和根,引导学生讨论它们的功能。

步骤五:植物的养分吸收和光合作用(30分钟)

1. 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根部,并让学生描述根部的结构。

2. 介绍植物的养分吸收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根系的重要性。

3. 通过视频或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步骤六:总结与评价(10分钟)

1. 引导学生总结当天的学习内容,并回答问题。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鼓励和奖励。

六、教学延伸:

1. 实地考察植物,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

2. 给学生布置作业,让他们绘制自己喜欢的植物,并写一段话描述它的特点。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植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用观察和体验的方式来认识植物。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植物的养分吸收和光合作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案例来加深印象。因此,在下一节课中,我会增加实验和观察的环节,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植物的养分吸收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同时,我也会加强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植物的观察和研究中来。

小班科学植物教案 篇4

小班科学植物教案

主题: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认识植物的营养需求和生长环境。

3.观察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变化。

4.培养小班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工具:放大镜、植物模型、实验器材。

2.实物:不同种类的植物、土壤、种子、水等。

3.图片:植物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等相关图片。

三、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1.播放与植物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2.教师出示几种不同的植物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Step 2:植物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1.教师给学生展示植物模型,并解释植物的基本组成和结构,比如根、茎、叶、花等。

2.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示范,让学生认识不同植物的根、茎、叶等部位。

Step 3:植物的营养需求和生长环境

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植物的营养需求和生长环境,比如阳光、水分、空气等。

2.教师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在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如阳光的影响、水分的重要性等。

Step 4: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1.教师给学生发放各种种子,并要求学生自己种植的种子。

2.学生观察和记录种子的发芽过程,并比较不同种类的种子的生长速度和方式。

3.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不同季节植物的生长和变化,比如春天的花开、秋天的叶子变黄等。

Step 5:总结

1.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植物的基本组成、结构和生长环境。

2.学生发表自己对植物生长和变化的见解,并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

四、教学延伸

1.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的其他方面,如植物的种类、植物对环境的影响等。

五、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包括对植物结构、生长环境和变化的理解。

2.听取学生的口头汇报和展示,评价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和探究能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教案,小班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认识植物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了解植物的营养需求和生长环境,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和变化。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植物的热爱和兴趣。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以满足小班学生的学习需求。

小班科学植物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对植物的盘曲弯绕现象产生兴趣,认识集中攀缘植物。

2、更主动地关注各种特定的形状,体验发现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挂图第14号,幼儿活动材料第三册第2930页。

2、在幼儿园附近事先寻找有弯绕植物的场所。

3、记录纸和笔。

活动过程:

1、植物为什么会有弯绕。

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它们的名称吗?这些植物长得怎样?

爬山虎长得怎样?为什么会爬得这么高呢?(引导幼儿说出爬山虎是依靠弯弯绕绕的藤蔓及叶片上的脚,向上攀缘的)

牵牛花是怎样生长的呢?(引导幼儿观察牵牛花茎的攀附缠绕现象,即卷须及茎附着在别的东西上蔓延生长)

西瓜长在地里时有一根长长的辫子,这根辫子又是怎样的呢?[.来源教案网](帮助幼儿理解瓜藤都是弯弯绕绕的)

这些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都离不开弯弯绕绕的藤蔓。

2、找找身边弯弯绕绕的植物。

弯弯绕绕的植物还有许多,让我们去找找看吧。

幼儿结伴寻找攀缘植物,并记录。绘画记录不必强调画面的逼真,只要能表现植物的盘曲弯绕现象即可。

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藤蔓(茎、须)是怎样长的?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小班科学植物教案 篇6

小班科学植物教案

主题: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引言:

植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身边的花草树木都是由植物组成的。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索植物的生长和变化过程。

一、课堂导入(10分钟)

1. 观察活动:带领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并问学生有哪些植物在家里或者家附近生长。

2. 绘制观察表:让学生画出自己观察到的植物。

二、主要知识点(10分钟)

1. 植物的组成:植物由根、茎、叶和花组成。

2. 植物的生长和变化:植物通过吸收水、光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从而生长并发生变化。

三、植物的观察和实验(15分钟)

1. 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带领学生到校园内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例如花坛、花盆等。

2. 实验:在教室内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给一组植物提供充足的阳光和水,另一组则缺乏一种或者两种条件,让学生记录观察到的差异。

四、植物的生长周期(15分钟)

1. 介绍植物的生长周期:种子 - 幼苗 - 成长 - 开花 - 结果 - 衰老。

2. 展示不同植物的生长周期:通过图片或者实物展示不同植物经历的生长周期。

五、小组活动(15分钟)

1. 分组: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用纸板和颜料制作一个植物生长的图片,包括根、茎、叶和花等部分。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解释每个部分的功能。

六、思考问题和讨论(10分钟)

1. 提问:为什么植物的生长需要光线、水和二氧化碳?

2. 讨论:让学生围绕提问展开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发现植物吸收光线、水和二氧化碳分别用来进行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转化、提供养分和氧气等不同作用。

七、总结与展望(5分钟)

1. 概括:请学生总结植物的生长和变化过程,以及生长环境对植物的影响。

2. 展望:展望下节课的内容,例如植物的繁殖方式、植物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等。

结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植物的奥秘。

小班科学植物教案 篇7

小班科学植物教案主题: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范文: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激发幼儿对植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 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收集种子和花盆。

2. 准备泥土和水。

3. 准备观察植物生长的图片或视频。

4. 准备绘本《种子的旅行》。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知

老师通过展示绘本《种子的旅行》的封面,引导幼儿感受种子的奇妙旅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Step 2:前期准备

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收集种子,并提供花盆、泥土和水。

Step 3:实际观察

1. 老师向幼儿展示种子的不同外形和颜色,并让幼儿合作分配种子。

2. 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将种子种在花盆中的泥土中,并浇水。

3. 幼儿观察自己种下种子后的花盆,讨论他们期待种子的生长过程。

Step 4:理论学习

老师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或视频,讲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和需要的条件,例如光线、水分和空气等。

Step 5:观察记录

1. 老师要求幼儿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植物进行观察记录。

2. 幼儿在观察期间,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绘制图画。

3. 幼儿可以每天或每周观察一次植物的生长,并记录下来。

Step 6:讨论和总结

1. 老师组织幼儿小组分享他们的观察记录和绘制的图画。

2. 幼儿通过分享讨论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和规律。

3. 老师引导幼儿总结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和关键环节。

Step 7:展示和评价

将幼儿的观察记录和绘制的图画进行展示,让幼儿共同欣赏和评价。

Step 8:延伸活动

1. 老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实地观察,到学校附近的花坛或公园观察不同的植物。

2. 可以让幼儿种植其他种类的植物,比较不同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Step 9:教学反思

老师与幼儿一起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了解幼儿对植物生长的认识和兴趣的变化。

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幼儿可以通过实际观察和记录,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植物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小班科学植物教案 篇8

科目:小班科学

主题:植物

一、主要目标

1. 能够认识不同的植物。

2. 能够掌握植物的基本组成部分。

3. 能够了解植物的生长方式和需求。

二、教学内容

1. 不同的植物种类。

2. 植物的基本构成部分。

3. 植物的生长方式和需求。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教师带领学生去校园散步,发现校园里有哪些植物,让学生带回校园后认真观察这些植物。

2. 认识不同的植物: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植物,然后让他们描述看到的植物的外观和特点,教师让他们使用自己的语言给这些植物起一个名字。然后教师让学生在图书馆或使用网络资源了解更多植物的种类。

3. 植物的基本构成部分:介绍植物的基本构成部分,根、茎、叶、花和果实,让学生了解每个部分的功能和重要性。让学生在教室内拿出一盆秧苗学习根、茎、叶的基本构成部分,让其通过拿起这些构成部分使他们了解到不同的构成部分。

4. 植物的生长方式和需求:介绍植物的生长方式和需求,例如阳光、水和空气。告诉学生植物需要从土壤中获得水和营养,通常是透过它们的根。让学生了解每个植物种类的需求不同,有的喜欢温暖,有的喜欢阴凉,有的喜欢水分多,有的需要更多的阳光。让学生亲自动手为植物浇水和给植物插花等,以了解植物的需求。

四、教学方法

1. 观察法:为了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植物,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并使用手感、视觉和听觉等多种感官探索植物的形态和特征。

2. 体验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为植物浇水和给植物插花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植物生长的过程,并了解植物的需求和作用。

3. 系统教学法:继续了解和研究植物,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植物,包括根、茎、叶和果实等构成部分和不同类型的植物生长的方式和需求。

五、教学评估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能力来进行评估,也可以让每个学生在完成植物图表或简报等任务后来进行评估。

六、教学延伸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植物的了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植物的彩色图片,并教授如何栽种和培养植物的基本方法。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栽种自己的植物并照顾它,通过亲自体验让学生得到更深入的学习和体验。

小班科学植物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了解黄瓜、辣椒成长过程的基础上,知道植物一般是按播种、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过程生长的。

2.乐于参与种植活动,学习观察和比较,并会用简单的话描述自己的发现。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黄瓜、辣椒生长过程照片若干,植物是怎样长大的动画。

2.幼儿人手一份生长排序图,一张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唤起记忆

前一段时间,我们和蒋老师一起在小(1)班的实验地里种下了一些种子和苗苗。为了照顾好它们,小朋友还分成了种子组和苗苗组。谁是种子组的宝宝?苗苗组的宝宝呢?

二、观察、比较:植物是怎样长大的

在种子和苗苗慢慢长大时,老师还给它们拍了一些照片。出示照片,按顺序观察、比较:

1、我们种下的种子是什么样的呢?种子组的宝宝在干什么?

2、哇,种子变得怎么样了?

3、看一看,现在的苗苗和刚才的小芽芽比,又有什么不同?

4、看,这是苗苗组的苗苗刚种下去的样子,多像种子组的苗苗呀。现在,你看到了什么?

5、这是什么植物的种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提炼总结

1、你看,小小的种子会长成一颗苗苗,苗苗又会不断长大,结出果实。(其实,种子组的苗苗也会像辣椒的苗苗一样开花、结果。很多植物都是这样长大的。(看动画)

2、再次欣赏动画,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示植物生长的变化。

四、操作很活动

按植物的生长过程用图片排序。

小班爱惜粮食教案9篇


织文鸭带来了一篇很不错的关于“小班爱惜粮食教案”的文章值得一读。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的及。教案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希望我分享的故事能够让您受益!

小班爱惜粮食教案 篇1

爱惜粮食小班教案反思

引言:粮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现代社会的过度浪费和不合理消费模式下,粮食浪费问题变得日益严重。为了引导幼儿从小养成爱护粮食、合理消费的良好习惯,我设计了一堂名为“爱惜粮食”的小班教案。本文将对该教案进行详细、具体和生动的反思。

一、教学目标

针对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特点,教案的目标是:

1. 培养幼儿的爱护粮食意识,让他们明白粮食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2. 培养幼儿的节约观念,提高其对食物消耗的认知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合作游戏激发他们对节约粮食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1. 食物图片、玩具剪刀、胶水;

2. 粮食卡片、垃圾桶卡片、回收桶卡片;

3. 小组合作的布置。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通过播放与主题相关的视频、展示富含营养的粮食图片等方法,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爱护粮食的意识:通过故事、游戏和讨论等方式,让幼儿明白粮食的重要性和珍贵性,如教导幼儿粮食不易获得,应珍惜每一粒粮食,避免浪费。

3. 提高节约意识:让幼儿参与节约食物的游戏,如制作假食物,然后引导幼儿进行讨论,什么情况下我们会浪费粮食,应该如何节约粮食。

4. 合作游戏激发兴趣: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别代表一个“粮食之家”,幼儿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用玩具剪刀和胶水制作能装食物的垃圾桶和回收桶。鼓励幼儿们主动提出减少垃圾、回收废弃物等环保举措,并亲自动手实践。

5. 总结交流:引导幼儿回顾学习的内容,同他们一起总结食物的来源和生产过程,还有重要性。激发幼儿们对粮食的更多思考,并鼓励他们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四、教学反思

通过该教案的实施,我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教育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1. 时间安排过长:由于小班幼儿的专注力和耐心有限,教案需要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否则可能导致幼儿的疲劳和不良情绪。

2. 组织合作游戏需要更多的引导:在小班幼儿的合作游戏中,他们缺乏足够的沟通和协作意识,需要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加强引导,促进幼儿之间的有效合作。

3. 注重形成固定的良好习惯:爱护粮食不仅仅是一节课的内容,而是一种长期的养成习惯。教案中的教学内容需要和日常生活结合,使幼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爱惜粮食的知识和技能。

结语:通过这堂课,幼儿意识到了粮食的重要性和珍贵性,并且学会了节约和合理消费的观念。尽管教案存在一些问题,但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够继续努力,培养更多的孩子爱护粮食、节约资源的意识。

小班爱惜粮食教案 篇2

主题:小班爱惜粮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上的浪费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如何能够珍惜粮食呢?这是我们小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通过这样的教育,我们能够让小朋友从小开始懂得珍惜粮食,减少浪费,做到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粮食的重要性,理解浪费的不好之处。

2.让孩子用实际行动来珍惜粮食,做到减少浪费。

3.让孩子学会如何处理剩余的食物,让它们不浪费。

4.让孩子懂得举报浪费粮食的行为,让社会形成珍惜粮食的良好风气。

二、活动准备

1.准备一些干粮、蔬菜、水果等食物,让孩子认识它们的重要性。

2.准备一些简单实用的操作工具,让孩子能够更好地处理食物。

3.准备一些小罐子或容器,让孩子能够存储食物。

4.准备一些图片或视频,让孩子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三、活动流程

1.学习粮食的基本知识

我们可以通过贴图、视频、图片等等方式,向小朋友介绍粮食的基本概念。可以让他们了解粮食来源,了解它们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让孩子从小就开始了解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2.理解浪费的危害性

我们可以向小朋友讲述一些实例,例如一些孩子经常吃不完饭菜,就浪费掉了许多粮食,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是不好的,让他们能够理解浪费的不好之处。可以让他们知道,浪费食物会对环境、社会、自己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珍惜粮食,善待食物

爱惜粮食,从小不浪费是对我们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其他人负责。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或实践活动,让孩子亲自参与,例如,制作美味小点心、水果沙拉等等,让孩子不浪费,把剩余的食物保存好,这不仅能够让孩子更加爱惜粮食,更能让孩子体现出成就感,自信心的提升。

4.学会分享食物

在珍惜粮食的同时,让孩子也学会分享。我们可以让孩子一起制作美味小点心或水果沙拉,并对其他小朋友进行分享。孩子们在分享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还能够培养出相互关注、体贴的品质,更能够让他们了解分享的优势。

5.留意浪费行为,举报浪费行为

我们可以让孩子留意身边的浪费行为,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在发现浪费行为时,及时举报,让长辈和老师和社区的相关部门及时进行处理。这样的教育对孩子的社会责任、关注他人为空间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四、总结

我们应该从小学习爱惜粮食,让孩子在珍惜食物的道路上走的更加坚定。这样的教育不仅仅是为前途打基础,更是从小树立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好孩子珍惜粮食的教育,让孩子从小就懂得珍惜粮食、不浪费,这不仅能够保障我们的健康,更是改善我们社会质量的关键。

小班爱惜粮食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在幼儿用餐时发现幼儿不珍惜粮食,因此设计本课。

活动目标

1、 教育幼儿应从小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2、 培养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3、 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 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

对古诗《锄禾》的意思的理解。能够背诵古诗。

活动准备

配套的教学用书,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米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资,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惜粮食。2、教师引导幼儿翻开幼儿用书第7页,仔细观察。

师:快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为什么?

3、教师鼓励幼儿回答问题。

4、.教育总结幼儿回答,教育幼儿吃饭时应坐端正,不撒饭。

5、教师朗读古诗《锄禾》,幼儿跟读。

师: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我们一定要爱惜粮食。

6、让幼儿谈谈自己在今后吃饭时应该怎样做。

7、活动结束。教师再次强调要珍惜粮食。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在讲解时不够生动,如果拿自己班孩子在吃饭时的表现举例来说明怎样吃饭才是正确的课会更生动,(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在课程要结束时让幼儿谈谈自己在今后吃饭时应该怎样做,对幼儿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小班爱惜粮食教案 篇4

训练目的:

1、会比较具体地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2、初步学会仔细地观察图画,并且会展开合理的想象。

3、懂得爱惜粮食的道理,并在行动上落实。

课前准备:

多媒体出示《爱惜粮食》的图片,句子、要求。

教学要求:让学生明白习作的要求,仔细观察图画,理解图意,根据画面人物的动作、表情、背景,发挥想象,口述图意。

1、看图作文我们早已写过,应该并不陌生,请同学回顾一下,看图作文有哪些要求。(要仔细看图,理解图意;仔细观察,合理想象……)教师小结出示要求。出示课件12分钟

二、学习“习作要求”,出示:仔细看图,理解图意,展开想象,写一篇记叙文,比较具体地写出事情的经过。

读要求,你读懂了什么?

四、学习范例,让学生边读、边思、边划:

(1)小作者是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的?

(2)小作者抓住哪几方面来写?用“——”划出写得具体的词句。

学生讨论,然后交流,汇报。

师小结:围绕中心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写具体。

1、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1、图上画着哪些人?

1、图上画着哪些人?那位小朋友正想干什么?

小班爱惜粮食教案 篇5

小班爱惜粮食教案范文:

主题:小班爱惜粮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幼儿了解粮食的重要性,如何正确使用粮食,培养幼儿的节约意识;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幼儿的爱惜粮食的意识,培养幼儿的节约粮食意识;

3.学习策略: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等综合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幼儿的爱惜粮食的意识;

2.难点:培养幼儿的节约粮食意识。

三、教学准备:

1.图片:粮食的种类和来源;

2.故事书籍:《好吃的面条》、《米和饭》等;

3.玩具:粮食模型、厨房玩具等;

4.音乐:《节约用饭》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教师播放音乐《节约用饭》让幼儿跟随节奏轻轻扭动,并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喜欢吃的粮食。

2.呈现(约1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向幼儿介绍粮食的种类和来源,并与幼儿互动,让幼儿观看、触摸、嗅闻粮食的特点。教师可以问:

a)这是什么粮食?有哪些粮食?

b)粮食是怎么生长的?

c)吃粮食有什么好处?

3.讲授(约20分钟):

教师通过故事书籍《好吃的面条》向幼儿讲述节约粮食的故事,并与幼儿探讨怎样才能节约粮食。教师可以问:

a)小雨浪费了多少面条?

b)你们平时吃饭的时候会浪费粮食吗?怎么样才能不浪费粮食呢?

4.实践(约15分钟):

教师组织幼儿角色扮演,让其中的一部分幼儿扮演厨师,制作面条或米饭,其他幼儿坐在餐桌上品尝。在制作和品尝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注意节约粮食。

5.总结(约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提问:

a)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b)我们应该如何爱惜粮食?

c)从今天开始你们会怎么做?

6.拓展延伸(约5分钟):

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幼儿和家人一起制定一个节约粮食的计划并记录下来,下次上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了解了粮食的重要性,懂得如何正确使用粮食,并培养了爱惜粮食和节约粮食的意识。同时,教师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等方式,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思考和表达等综合能力。此外,家庭作业的布置和分享,有助于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深化幼儿对节约粮食意识的理解与实践。

小班爱惜粮食教案 篇6

1、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节俭事微,可助兴国安帮。

2、浪费粮食是可耻的'。

3、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

4、爱粮节粮,建设节约型社会。

5、节粮从我做起,建设节约型社会。

6、爱惜粮食,节约粮食。

7、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

8、学校食堂可真大,干净整洁靠大家,来买饭时请排队,争先恐后真不对。

9、打击非法经营粮食,维护粮食流通秩序。

10、珍惜粮食,节约水电。

11、盘内一分钟,厨内更多功。

12、节粮从我做起,建设节约型社会。

13、天地粮心,珍食莫蚀。

14、食不净则多病,食不尽则多蝇。

15、节约需从点滴起。

16、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7、尊敬他人就是尊敬自己,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18、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农不稳、无粮则乱。

19、节约资源,健康生活,让我们从珍惜粮食开始。

20、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

21、普及节粮知识,提高节粮意识。

22、干净、卫生,你我共同努力。

2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4、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5、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

26、一米一粟来之不易,爱粮节粮人人有责。

27、知青的年代已过去,请勿再插队。

28、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9、节粮从我做起,建设节约型社会。

30、珍惜粮食,养成节约好习惯。

小班爱惜粮食教案 篇7

设计意图:现在的生活条件比较好,大多数幼儿不懂得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们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所以选择这个课题通过本活动引导幼儿知道爱惜粮食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通过活动引导幼儿知道爱惜粮食的重要性。

活动重点: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活动准备:

兔妈妈和宝宝、鼠妈妈和宝宝的图片、碟片、图片。

活动过程:

教师播放音乐,小朋友入场。

1、导入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

①今天我给你们带来几个小朋友。

②你们看看这是谁

③今天小白兔一家和老鼠一家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我们可要认真看仔细听,待会儿老师可要提几个问题的哦,到时看看谁说的又快又好。

2、引入课题

(1)教师播放碟片,幼儿欣赏故事。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爱惜粮食的重要性。

教师:

①故事里都讲了哪些小动物?

②小兔和妈妈是怎么做的?

③小老鼠一家又是怎么做的?

④为什么小老鼠一家怎么样了?

⑤为什么小老鼠一家会饿得路都走不动呢?

⑥那小朋友们是怎么样做的呢?

(3)教师小结小朋友们说得非常好,我们要学习小白兔一家爱惜粮食,不要像小老鼠一家浪费粮食,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3、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并进行比较对错。

①咦!这位小朋友是在干什么呀?

②那边的这个小朋友又干什么?

③你是怎么做的?

4、教师小结:小朋友们说得非常好,我们一定要爱惜粮食,因为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如果浪费粮食,我们有可能会饿肚子。

5、结束:播放儿歌《悯农》。

小班爱惜粮食教案 篇8

小班爱惜粮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粮食的重要性,培养小班幼儿尊重粮食、合理饮食的习惯;

2.通过生动愉快的活动,引导幼儿在餐桌上爱护粮食、节约粮食;

3.培养幼儿倡导节约粮食、践行环保的意识和行动,促进幼儿园绿色环保文化的建设。

二、教学内容

1.粮食是什么

2.粮食的种类

3.粮食对我们的重要性

4.习惯节约粮食

5.合理搭配食物

三、教学准备

1.教具:图片、粮食模型、幼教卡片等。

2.教材:儿歌、故事。

四、教学过程

引入活动

1.播放《种粮歌》,通过优美动听的歌声,激发幼儿对粮食的兴趣。

2.展示各种粮食模型,以便让幼儿对粮食有更直观的认识。

3.通过谈话,教师向幼儿传达粮食的重要性,并引发幼儿的思考:“你们知道粮食对我们身体有哪些好处吗?”

主体活动

1.说故事《好样的小小米粒》引导幼儿了解粮食的来源。

2.通过图片和实物模型,向幼儿介绍各种常见的粮食,如大米、小米、面粉、玉米等。

3.引导幼儿欣赏粮食的外观和颜色,通过观察、摸索和品尝,培养幼儿对粮食的兴趣和好奇心。

4.播放视频《粮食的来历》,让幼儿了解粮食的生长过程和加工方法。

5.通过儿歌《我是大米》和手指操《小米儿欢笑歌》,带动幼儿的情感体验和身体协调能力。

6.以合理搭配食物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学习如何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养均衡。

总结反思

1.通过造型创作活动,引导幼儿制作粮食造型,倡导珍惜粮食的行动。

2.与幼儿讨论,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引导幼儿达到对粮食的尊重和爱护。

3.展示幼儿的粮食造型作品,表扬他们的创作和想象力,加强对粮食资源的珍惜意识。

四、教学延伸

1.家园合作:鼓励家长携带各种粮食和食材到幼儿园,与孩子们一起制作粮食类美食,加深对粮食的认识。

2.继续进行粮食的认知和环保教育,通过参观农田、粮库等活动,让幼儿更加体验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3.鼓励幼儿多参与饭菜的制作和废弃物的分类,从小事做起养成节约粮食和环保的习惯。

小班爱惜粮食教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粮食的来源及其重要性,并通过游戏、歌曲等形式培养幼儿尊重粮食、合理搭配食物的习惯,从而形成爱惜粮食、践行节约的意识和行动,促进幼儿园环保文化的建设。

小班爱惜粮食教案 篇9

主题:小班爱惜粮食教案

范文:

一、教案概述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游戏、活动和讲解,向小班幼儿传授爱惜粮食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粮食意识和节约习惯。通过互动游戏、故事讲解、身体动作等多种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爱护粮食、节约粮食,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案内容

1. 游戏环节:储米比赛

活动目的:通过游戏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粮食的珍贵和有限性。

游戏规则:老师事先准备两个碗,一个装有100颗小珠子(代表米粒),另一个空碗。每个幼儿依次使用勺子将装有米粒的碗中的米粒转移到空碗中,看各自在规定时间内能转移多少米粒。最后,计算每个幼儿转移的米粒数量,并与米粒的实际价值相对比。

2. 故事讲解:《小米粒的故事》

故事内容:讲述小米粒的成长历程,强调每一颗小米粒都是来之不易的,提醒幼儿们要珍惜粮食。

讲解后,老师可以引导幼儿们进行讨论,问他们为什么要珍惜粮食,粮食如何产生等等。通过互动讨论,增强幼儿们的认知和理解。

3. 肢体动作:粮食魔术手

活动目的:通过肢体动作形成图像,帮助幼儿记忆并理解粮食的过程。

动作示范:幼儿们分为几组,每组有一位代表。代表分别做种子、长草、抽穗、开花、结果、割稻、抛穗等一系列与粮食相关的动作。其他幼儿们可以辅助代表进行动作,并一起完成全过程。

4. 创意活动:小手DIY粮食袋

活动目的:通过DIY粮食袋的过程,培养幼儿对粮食的珍惜和爱护意识。

活动步骤:

1) 老师准备一些废旧布料、线和针。

2) 老师向幼儿讲解如何制作粮食袋,然后指导幼儿们动手制作。

3) 幼儿们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布料和不同的装饰,创造出自己喜欢的粮食袋。

4) 制作完成后,让幼儿们将粮食袋放在家中用来装米、面粉等。

5. 总结提问:粮食知识小测验

活动目的:通过提问的方式,检验幼儿们对粮食知识的理解程度。

问题示例:

1) 粮食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2) 粮食如何种植和生长?

3) 为什么我们要珍惜粮食?

4) 如何节约粮食?

三、教案总结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幼儿可以通过游戏、故事、身体动作和创意活动的方式,直观地感受到粮食的珍贵和有限性,同时培养起他们对粮食的爱护和节约习惯。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让幼儿参与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从中获得乐趣和知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同时,家长和教师要形成合力,共同传递正确的粮食观念,共同营造节约粮食的环境。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我们相信幼儿们将会形成爱护粮食、珍惜粮食的意识,为未来的生活做出环保的贡献。

【热】幼儿常规小班教案(8篇)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 教案课件能反映出教师的创造性和智慧,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写一篇优质的教案?立刻开始阅读下面的内容了解更多关于“幼儿常规小班教案”的信息,如果你觉得这个信息对你有益可以把它推荐给你的朋友们!

幼儿常规小班教案【篇1】

主题:学习交往礼仪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交往礼仪的概念,提升幼儿的社交能力;

2.培养幼儿友好、礼貌、包容的素质,提高幼儿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

3.培养幼儿自我管理的意识,提高自控能力;

4.掌握基本礼仪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教学活动:

1.导入:和幼儿一起讨论什么是礼仪,询问幼儿面对不同人的不同应对方式,并介绍交往礼仪的重要性。

2.学习:教师向幼儿讲解和示范常见的交往礼仪,包括问候、道歉、感谢、礼让等。同时,结合情境引导幼儿正确运用交往礼仪。

3.模拟实践:幼儿分组进行情境模拟,模拟不同的交往场景,并运用礼仪知识。

4.个人表现:引导幼儿自我检查自己的交往礼仪表现,同时进行个人反思和总结。

5.课堂总结:幼儿谈论学习过程中收获的经验、感受,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

三、教学评估:

1.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幼儿学习交往礼仪的兴趣、自我管理意识、表现等方面的表现。

2.对幼儿进行交往场景模拟的评价及提供指导。

3.教师进行课堂反思和评估,总结教学效果。

四、教学资源和方法:

1.文字材料、图片、实物等交往礼仪相关资源。

2.课堂讲解、情境引导、模拟实践等教学方法。

五、家园合作:

1.家长可以协助幼儿巩固和运用交往礼仪知识。

2.邀请家长来园探讨交往礼仪相关问题。

六、教学注意事项:

1.教学要注重幼儿的参与和体验,引导幼儿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发现、探究。

2.针对幼儿个别情况,进行有效的 differentiated teaching 。

3.注重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幼儿常规小班教案【篇2】

幼儿常规小班教案主题: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导入:

在幼儿园中,我们每天都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但是在进行这些活动之前,我们要先培养好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一种行为方式,它可以使我们更加有条理、更加自律,也能够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

一、晨间活动(10分钟)

晨间活动是我们每天上学的第一项活动,它帮助我们开始新的一天,让我们从早晨就能充满活力。在晨间活动中,我们要做的有:

1. 整理床铺:让床铺整洁干净。

2. 洗漱:按照正确的方法洗脸、刷牙。

3. 唤醒身体:进行晨间操或小游戏,活动身体。

4. 穿戴整齐:穿上整洁的校服,整理好鞋袜。

二、用餐习惯(20分钟)

用餐习惯对我们保持身体健康和培养良好的社交礼仪非常重要。在用餐习惯中,我们要做的有:

1. 准时就餐:按照规定的时间前来就餐。

2. 清洁卫生:洗手后坐到自己的位置,遵守规定的行为准则。

3. 有序取食:先夹菜、再吃饭,不一次夹过多食物。

4. 慢慢咀嚼: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要匆忙进食。

5. 清理桌面:用餐后将餐具整理好,保持桌面整洁。

三、环保习惯(15分钟)

养成环保习惯是我们关爱地球的表现。在环保习惯中,我们要做的有:

1. 分类垃圾:学会将垃圾分类,保持环境整洁。

2. 节约资源:合理使用水、电、纸张等资源,养成节约意识。

3. 爱护植物:学会种植和护理植物,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整理日用品(10分钟)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整理自己的日用品和玩具,保持环境整洁和物品的完好。在整理日用品中,我们要做的有:

1. 收拾玩具:玩具使用后及时收拾好,摆放整齐。

2. 借还用品:如果需要使用别人的东西,要先征得对方同意,并保证按时归还。

3. 及时修理:如果发现东西损坏了,要及时修复或报告老师。

五、睡前活动(15分钟)

睡前活动是一天中结束的环节,它帮助我们收拾心情,做好准备进入梦乡。在睡前活动中,我们要做的有:

1. 整理教室:将桌面、椅子和玩具摆放整齐。

2. 洗漱准备:按照正确的洗漱程序进行清洁。

3. 整理书包:整理好自己的书包,准备第二天的学习。

小结:

通过这些常规小班教案活动,我们希望每一个幼儿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和生活品质。让我们每天都过得更加有规律、有秩序,成为一个快乐、独立的幼儿。

幼儿常规小班教案【篇3】

幼儿常规小班教案

主题:培养幼儿生活常规

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穿脱衣物、洗手、上厕所等;

2.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能够自己完成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事务;

3. 培养幼儿的协作意识,懂得与他人互助、相互配合;

4. 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穿脱衣物:正确穿穿脱外套、上衣、裤子和鞋子;

2. 洗手:正确洗手的步骤和时间;

3. 上厕所:正确上厕所的姿势,懂得自己清理;

4. 自我整理:学会整理书包、玩具等个人物品;

5. 协作意识:与他人一起完成一些小活动,如搬运物品、整理桌椅等;

6. 责任心和安全意识:懂得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如不乱跑、不乱扔物品等。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用具:穿脱衣物的模型、洗手盆、水龙头、肥皂、厕所模型、幼儿排泄器材、玩具等;

2. 教学辅助物:图片、卡片等;

3. 活动安排:穿脱衣物的游戏、洗手的实践活动、上厕所的模拟训练、自我整理的小游戏、协作的小组活动、责任和安全意识的文化活动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教师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图片,向幼儿介绍和讨论培养良好生活常规的重要性。

2. 新知呈现:

教师引入穿脱衣物的教学内容,通过穿衣服的模型示范,介绍正确的穿脱衣物的方法。同时,教师设计游戏,让幼儿能够亲自穿脱衣物,并进行多次练习,以加深印象。

3. 温故知新:

教师以真实的生活场景为背景,引导幼儿回忆正确洗手的步骤和时间要求。然后,教师带领幼儿到洗手盆前进行实际操作,指导幼儿正确用水、用肥皂、揉搓、冲洗等步骤,并进行反复练习。

4. 拓展贯通: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模拟训练,学习上厕所的正确姿势和自己清理的方法。同时,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让幼儿能够清晰地了解什么是正确的上厕所方式,并再次进行实操操作。

5. 实践应用: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自我整理的小游戏,比如让幼儿整理自己的玩具、整理个人物品等。同时,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让幼儿合作完成一些小任务,如搬运物品、整理桌椅等,培养幼儿的协作意识。

6. 深化延伸:

教师通过文化活动,如用故事、动画的方式向幼儿传递安全意识和责任心的重要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7. 过渡结束:

教师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引发幼儿对学习内容的反思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

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提供实时的反馈和指导。同时,教师也可以以小组活动和文化活动的方式进行评价,看幼儿在应用知识和技能时的表现和效果。

六、教学反思: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案,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使教学更加科学和有效。同时,教师还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培养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

幼儿常规小班教案【篇4】

幼儿常规小班教案

教案主题:身体保健与卫生习惯养成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身体保健的重要性,明确身体保健的意义;

2. 掌握日常卫生习惯的养成方法,理解卫生习惯的作用;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身体保健和卫生习惯。

二、教学内容:

1. 身体保健知识的介绍:适当的运动、充足的休息、合理的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2. 卫生习惯的养成:洗手、刷牙、洗澡、剪指甲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将一张标有“身体保健”和“卫生习惯”的海报贴在黑板上,请幼儿一起讨论并了解两者的含义和重要性。

2. 身体保健知识的介绍(10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或模型进行身体保健的介绍,重点强调适当的运动、充足的休息、合理的饮食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3. 活动一:合理饮食(1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需要一名“营养师”,其余的是“小厨师”。营养师给出一份食谱,小厨师们按照食谱选取食材,并搭配出一份合理的健康餐。然后,营养师评选出最健康的餐,并解释为何这份餐是最健康的。

4. 活动二:良好的生活习惯(20分钟):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和分享,让他们谈谈自己有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这些习惯对身体保健的作用。然后,教师分发小卡片,让幼儿在上面写下自己的良好习惯,并将卡片贴在墙上形成展示。

5. 活动三:卫生习惯的养成(20分钟):

教师先向幼儿宣传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并以洗手、刷牙、洗澡和剪指甲为例进行具体教学。先通过教师示范,然后让幼儿们一起模仿进行实践。最后,教师进行小结和总结。

6. 综合活动:卫生习惯游戏(15分钟):

教师组织一个卫生习惯游戏,游戏规则是教师说出一个卫生习惯问题,幼儿们用口头回答或者身体动作表达出正确的答案。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给予奖励或肯定。

7. 简单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总结,重点强调身体保健和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幼儿了解了身体保健和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了养成良好习惯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互动和参与,使幼儿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同时,通过游戏等活动形式促进了幼儿们的参与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幼儿常规小班教案【篇5】

主题:感谢爸爸妈妈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认识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和付出;

2. 培养幼儿珍爱家庭的情感,增强家庭意识;

3. 意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所体现。

活动准备:

1. 手工制作感恩卡片;

2. 图片、家庭影像、歌曲等家庭相关的素材;

3. 幼儿的家庭照片。

活动过程:

一、情境引导

老师可以跟幼儿先交流一些关于家庭的话题,例如:“你家住在哪里?你们有几口人?你们每天都有什么活动?”等等。引导孩子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家庭,并建立起珍爱家庭的意识。

二、素材展示

在幼儿圆桌前,逐一展示素材,如家庭照片、幸福家庭的图片、父母的照片、家庭影像等等。老师可以让幼儿们讨论这些素材显示的意义和信息。

三、手工制作

老师发给每一个孩子一个感恩卡纸。在感恩卡片上可以写上“爸爸妈妈,我爱你们。”、“谢谢爸爸妈妈的照顾和爱。 ”之类的富有感恩意义的话语。鼓励小朋友们用自己的方式想表达他们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让他们制作完成一个感恩卡,表达他们对家庭的感谢之情。

四、情感教育

在完成卡片后,老师引导孩子们参与活动并向父母表达真正的感谢。孩子们可以在卡片里写上自己的感言,也可以口头表达。

五、总结

老师课程结束时总结:我们要学会感恩、珍爱家庭,感激那些为我们默默付出的人,如父母、祖父母等等。让孩子们明白家庭是我们最幸福的一个地方,也是我们不断成长的一个地方。

结语:

珍爱家庭、感恩父母,这是一个重要的人生价值观。通过这个教案,能够让幼儿们建立起珍爱家庭的意识,以及感恩、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让孩子们发扬家教的传统美德。

幼儿常规小班教案【篇6】

幼儿常规小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幼儿熟悉并掌握常规行为的基本要求,如如自觉穿鞋、排队等。

2. 培养幼儿习惯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 通过游戏、故事等活动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

4. 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二、教学内容:

1. 自觉整理自己的用品。

2. 帮助幼儿了解礼貌用语并养成使用的习惯。

3. 培养幼儿自觉保持教室整洁的习惯。

4. 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5. 通过故事、游戏,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行为观念。

三、教学准备:

1. 游戏道具:小镜子、玩具等。

2. 故事书籍:关于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的故事书。

3. 视频教材:展示幼儿如何穿衣、整理用品等。

4. 教学素材:用来引导幼儿模仿和实践的材料,如排队标志、礼貌用语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给幼儿展示一段视频,让他们观察和记录片中幼儿的行为规范和常规。引导幼儿讨论并总结出常规的一些基本要求。

2. 活动一:整理自己的用品

教师带领幼儿整理自己的用品,例如将玩具摆放整齐,整理床铺等。通过实践让幼儿感受到整洁和井然有序的重要性,培养幼儿自觉整理和维护环境的意识。

3. 活动二:礼貌用语的学习

教师给幼儿展示一些礼貌用语的例子,并进行讲解和示范。然后让幼儿模仿和实践,用礼貌用语和他人交流。例如:让幼儿模仿说"谢谢"、"对不起"、"请"等。

4. 活动三:保持教室的整洁

教师和幼儿一起参观教室,指出教室中的乱丢垃圾的地方,并帮助幼儿清理。通过实践让幼儿认识到保持教室整洁对大家的重要性。

5. 活动四:团队合作游戏

将幼儿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进行团队合作游戏,例如进行搬运物品等活动。通过游戏锻炼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6. 活动五:故事与讨论

教师讲述关于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的故事,例如《小红帽》、《金针菇和蛇》等。让幼儿参与讨论,引导他们发表感受和观点。

7. 活动六:模仿练习

引导幼儿模仿一些正面的示范行为,例如自觉排队等。通过模仿练习,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行为观念和行为习惯。

五、教学延伸:

1. 教师可以通过每日常规的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可以通过幼儿的家庭联系方式,与家长共同合作,加强对幼儿的常规行为的培养。

六、教学评估:

1. 教师观察和反馈:通过观察幼儿活动中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评价。

2. 小组讨论:让幼儿参与讨论,了解他们对课堂活动和规范行为的认识和理解。

七、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设计和实践,幼儿在游戏和模仿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常规行为的基本要求和准则,如自觉整理物品、使用礼貌用语、保持教室整洁等。同时也培养和加强了幼儿的自我管理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进一步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注重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幼儿常规小班教案【篇7】

幼儿常规小班教案

主题:培养儿童良好的日常习惯和生活习惯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学会穿衣、洗手、上厕所等基本生活习惯;

2. 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学会用餐礼仪;

3. 培养儿童安全意识,学会安全行为和措施;

4. 培养团队合作和社交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自理能力的培养

a. 穿衣:学会穿脱衣物,掌握基本的衣物分类和穿戴方法;

b. 洗手:学会正确洗手,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c. 上厕所:学会自行上厕所,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

d. 安全防护:教授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知识和安全行为。

2. 饮食卫生习惯的培养

a. 学会正确使用餐具,培养良好的用餐礼仪;

b. 掌握基本的饮食安全知识,注意饮食卫生;

c. 学会从小事做起,如用餐前洗手,不乱丢垃圾等。

3. 安全意识的培养

a. 学习如何正确穿戴安全装备,如安全帽、安全带等;

b. 学会辨认危险物品,如药物、刀具等,不随意接触;

c. 学会遵守交通规则,如过马路时要牵手、等待绿灯等。

4. 团队合作和社交交往能力

a. 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和共享的意识;

b. 组织活动让幼儿在团队中发挥个人的作用;

c. 培养幼儿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学会与人分享、尊重他人等。

三、教学方法

1. 观察法:通过观察儿童的日常行为和习惯,分析存在的问题;

2. 游戏法:通过情境角色扮演等游戏形式,让幼儿身临其境,体验相关技能;

3. 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正确的行为和习惯,引导幼儿模仿;

4. 激励法:通过奖励和表扬鼓励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5. 实践法: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幼儿实践的机会,让他们亲身参与和体验。

四、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故事、图片或实物展示的方式,引起幼儿的兴趣,认识到习惯对生活的影响。

2. 自理能力的培养:以日常穿衣、洗手、上厕所等为例,教授和示范正确的方法和步骤,并让幼儿亲自实践。

3. 饮食卫生习惯的培养:通过教授基本的用餐礼仪和饮食安全知识,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4. 安全意识的培养:通过教授安全知识和安全行为,让幼儿掌握基本的避险、自救能力,并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警惕。

5. 团队合作和社交交往能力:通过团队活动、合作游戏等形式,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的能力。

6. 总结: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

六、教学资源

1. 教具:穿衣物品、洗手盆、卫生纸、模拟厕所等;

2. 图片:饮食卫生、安全知识等相关图片;

3. 故事书:以日常生活和安全防护为主题的故事书。

七、教学活动安排

1. 教学活动安排:每周一次,每次60分钟。

八、教学后记

通过本次教学,幼儿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日常习惯和生活习惯,提高自理能力和安全意识,培养团队合作和社交交往能力。这些习惯和能力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幼儿常规小班教案【篇8】

幼儿园小班午睡常规教育教案

引言:

午睡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规律的午睡,可以帮助幼儿调整身体机能,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记忆力及学习能力。本教案将详细介绍幼儿园小班午睡的常规教育,希望能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有效指导。

一、为什么需要小班午睡常规教育?

1. 提高幼儿的免疫力:午睡可以改善幼儿的免疫系统,降低感染风险。

2. 促进大脑发育:午睡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

3. 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午睡可以让幼儿在安静的环境中放松身心,有利于情感发展。

4.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午睡可以减轻幼儿的疲劳感,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二、制定小班午睡常规教育计划

1. 制定合理的午睡时间表:根据幼儿需要的睡眠时间和幼儿园的运营安排,制定合理的午睡时间表,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够有足够的午睡时间。

2. 打造舒适的午睡环境:创造安静、温暖、舒适的午睡环境,为幼儿提供舒适的床铺、背景音乐和柔和的照明,使幼儿能够更好地入睡。

3. 安排午睡前的准备活动:在午睡之前,适当的安排一些准备活动,如洗手、洗脸、上厕所等,帮助幼儿进入午睡状态。

4. 提供午睡前的放松活动:通过提供一些放松活动,如听音乐、讲故事等,帮助幼儿放松身心,进入睡眠状态。

5. 安排午睡后的缓冲活动:为幼儿提供一些轻松活动,如唱歌、玩游戏等,帮助他们渐渐从睡眠中醒来,为下午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实施小班午睡常规教育

1. 建立规范的午睡制度:制定明确的午睡常规,如准时入睡、安静睡眠、被子平整等,并向幼儿进行明确的规则宣讲和辅导。

2. 重视个别差异:根据每个幼儿的睡眠习惯和需要,合理安排他们的睡眠时间和方式,提供差异化的午睡服务。

3. 关注幼儿的睡眠质量:定期观察幼儿的睡眠状况,如是否有难以入睡、醒来频繁等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并解决。

4.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与家长保持紧密联系,及时沟通幼儿的午睡情况,了解家庭环境对午睡的影响,共同维护好幼儿的午睡质量。

结语:

通过对幼儿园小班午睡常规教育的详细介绍,我们了解到午睡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制定合理的午睡计划、提供舒适的午睡环境以及重视个别差异和沟通机制,我们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更好的午睡体验,提高其学习能力和免疫力,促进其健康成长。希望本教案对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在小班午睡常规教育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